唐山陶瓷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,历史十分久远。因为唐山紧邻北京,在远古时期唐山的人类就已经和北京周口店的人类有相互的活动。在唐山,还分别出土了仰韶时期的瓷器。从这些发展情况来看,唐山的陶瓷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。并且,之后还在唐山发现了制陶的一些工具和模具,这就更证明了人们不断使用陶制作陶。随后,在唐山的一座山上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黑陶,这种黑陶很受郭沫若的重视,他认为这种黑陶代表了燕国文化的特征。从战国之后到汉代,唐山都有陶器出土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进步,唐山逐渐出现了瓷器。据考证,一般认为唐山出现瓷器是在明朝。为什么可以肯定唐山在这个时期产生瓷器呢,因为在这个时期山西、山东的移民移居到唐山,把制瓷的技术带到唐山。
唐山陶瓷之所以能发展起来,除上面说到的历史,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基础比较好,这个基础也促使唐山在今天仍然占据“北方瓷都”的称号。1914年,唐山建立了一家现代的瓷厂,叫启新瓷厂,这个瓷厂是在启新水泥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,它借助了水泥厂的电力、机械、测试等基础,而这些在当时是进步的。关键的一点是,这个水泥厂是德国人建立的,这也使启新瓷厂在之后的发展中更多的使用了德国技术。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也
正是诞生在这里。启新瓷厂规模比较大,发展也比较快,所聘请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当地人,这也为唐山后来发展陶瓷奠定了人才基础。当时唐山并不止启新一家瓷厂,规模与其不相上下,其中有两家企业经过发展超过了启新,这两家陶瓷企业的产品在后来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会,获得了很高的名次。到日本侵华之后,唐山一带逐渐沦陷,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日本投降后,内战爆发,所以在这个时段到新中国成立之前,陶瓷工业奄奄一息,多数厂家停产倒闭,员工大量流失。1948年12月唐山解放,解放后,国家对唐山陶瓷发展大力支持,使其得到快速发展。
1948年解放唐山,1949年恢复陶瓷生产,并在唐山建立了第一家国营陶瓷厂,国营陶瓷厂的建立稳定了大量的私营资本,这样恢复了大部分以前的企业。到1955年公私合营时,大部分企业又都进行了公私合营。1956年,唐山陶瓷工业局成立,专门主管陶瓷产业发展,之后的唐山陶瓷公司也是在工业局上转化过来的。陶瓷公司的成立为唐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又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。这前后,唐山陶瓷研究所和唐山陶瓷工业学校相继成立,这都为唐山陶瓷的发展提供了人才、技术等支持,雕金和喷彩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。50年代末,轻工业部提出了“全国陶瓷学唐山”的口号,这是对唐山陶瓷发展的肯定。1961年,唐山陶瓷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展览,这是唐山陶瓷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,引起了极大的关注,朱德元帅为唐山陶瓷题词,并且从这时间开始,“北方瓷都”首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。“四朵金花”也在这个时期出现,主要包括白玉瓷、玉兰瓷、白兰瓷、骨质瓷。1972年,国家相关部门把国外的骨质瓷产品提供给唐山一瓷厂,让他们进行研究制造,但最开始制造出的骨瓷发绿,后才做出白色的骨质瓷。1976年,唐山地震发生,唐山陶瓷受到重创,灾后重建后,唐山骨质瓷利用之前的技术优势,又逐步发展起来。随着骨质瓷市场需求量的增加,骨质瓷逐渐成为唐山的一大优势产品。
(根据赵鸿声老人访谈录音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)
后记
作为解放前十几岁就进入陶瓷厂工作的赵鸿声老人来说,一辈子都在和陶瓷打交道,也对陶瓷倾注了毕生的热情。如果要了解唐山陶瓷的发展史,他无疑是合适的。2009年9月21日,记者有幸拜访了他以及他的老伴,在近三个小时的访谈中,他详细向我们介绍了唐山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各个关键的时期,从他清晰的思路和记忆犹新的讲述中,我们不相信他已经是一位80来岁的耄耋老人。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,由于他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与陶瓷打交道,对陶瓷倾注了太深的感情,所以现在仍笔耕不弃,梳理研究唐山陶瓷发展历史。
这天采访一直进行到中午一点钟,他的老伴做午饭招待了我们。看着80多高龄的老人还在迎宾待客,这次采访也成为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。